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中關於「輪迴轉生」的思想
【三分鐘學習世界教養知識】

 
對於「人總在重複地進行著輪迴轉生」的說法,或許有很多人持有疑問。然而,古今中外都存在著有關「輪迴轉生」的說法,所以此說之成立並非偶然。

本文綜合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中關於論述「輪迴轉生」的經典教義與其核心,並介紹最近在美國成為熱門話題的「有過去世持記憶的孩子」之案例。

 

「人從何處來,死後靈魂何處去?」

為解答這根本性的疑問,世界各地的宗教均對「轉生」這一思想有所論述。

 

佛教在《阿含経》中對輪迴轉生有詳細的記述

在佛教的基本思想裡,有「三世(前世、今世和來世)」的概念。

在初期的佛教經典《阿含経》等中,針對「輪迴」有詳細的記述,記載了釋迦大悟後獲「三明」之覺悟,步入悟道第一階段,成為阿羅漢之史實。

所謂「三明」,即指「透視過去世之眼」、「透視現在世之眼」和「透視未來世之眼」的三神通靈性能力。

釋迦透過其所持對過去世和未來世透視能力的「觀自在力」,明確了輪迴轉生思想之真理教義。在佛教廣為傳播的東方各國,轉生思想被視為是一種常識。

 

印度教輪迴轉生之教義的基礎

在印度教裡,「輪迴」是奠定教義的基础。印度教前身婆羅門教的聖典《奧義書》之中,明確地記載著人是永遠輪迴的存在,有前世行為決定來世的教義。

這個「因果報應的法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與輪迴思想相互關聯,形成了以印度人為代表的東方生死觀和世界觀。

 

聖經中諭示「轉世」的內容

而一面,西洋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中也有死後世界的說法,但似乎沒有明確地講述轉生思想。

然而,在聖經中多處有諭示轉生的內容。

在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有「耶穌指說洗禮者約翰是幾百年前死去的預言者以利亞」的記述。

在「啟示錄」中,耶穌說「擄掠人的,必被擄掠;用刀殺人的,必被刀殺。」這是以轉生為前提的思想。

所以可以說初期的基督教相信輪迴轉生之說。

類似這種情況,世界各地的宗教均有輪迴轉生的傳統教義,可以說被視為世界性的常識。

 

有過去世持記憶的孩子之案例

當今時代,有關過去世和輪迴轉生等,已是人們高度注視的話題。

在美國俄亥俄洲有位小男孩,能夠講述自己的過去世,其描述對應到了1993年發生的一次大火災。這成了人們的話題。
(「Fox 6 Now」参照 http://bit.ly/1AiM2OG )

這各講述前世的,是一位兩歲的白人男孩,名叫盧克,史提夫汪達的大粉絲,喜歡小鋼琴玩具。

他把瓢蟲型的坐墊起名叫帕姆,並自言自語的說:「很好的名字,對不對? 我以前就名叫帕姆,曾是非常喜歡耳環的黑髮、黑皮膚的女孩」。

最初,父母只是把他的話當成兒戲一笑了之,但接下來的敘述令他們震驚。

「可是,我當時死了。我坐電車到大都市的高層大廈去玩時,發生了特別大的火災,我就從高處跳下去了。嗯,好像是在芝加哥吧。」

「然後我去了天國,可是,神對我說你回去吧,便把我推了下去。睜開眼時,我就已經在媽媽的這裡啦,成了名叫盧克的嬰兒」。

父母聽得寒毛都豎起來了,立刻上查詢,確認到了1993年發生於芝加哥的大火災,共有39人死傷。在跳樓死者中,有一各被推測名叫帕姆、帕梅拉•羅賓遜,30歲的黑人女性的資料。

於是,便把帕梅拉•羅賓遜的照片和其他人的照片混在一起,放在盧克面前做測試,問他「哪個是帕姆?」,他確切地指出了帕梅拉•羅賓遜的照片說「照這張照片時的情景我還記得呢」。

帕梅拉•羅賓遜的家屬也說「越聽就越覺得他酷似帕姆。她小時候也很喜歡小鋼琴玩具和史提夫汪達」。

超越了地區與時代,輪迴轉生的教義和故事之所以存在,不正恰恰意味著輪迴轉生是真實的嗎?

如此,若能理解超越了人的性別和膚色的輪迴轉生,或許可以成為我們打開解決種族差別和宗教對立問題的契機。

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中關於「輪迴轉生」的思想
Copyright © IRH Press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