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中國的泡沫經濟已臨近崩潰」?
--事由經緯解說 三分鐘即懂「世界政治和經濟之動向」

一黨獨裁下中國經濟之變遷

關於中國經濟的有關新聞報道,「泡沫經濟已臨近崩潰」之說與日俱增。為什麽有這樣的說法呢?為了便於理解,讓我們一同回顧中國的經濟發展史。

中國在1949年建國初期,占人口九成的農民大多數處於缺糧的饑餓狀態,因此,毛澤東率領共產黨政權,從地主和資本家等有錢人手裡奪取了土地和財產,並分給農民。

但是,推行土地、家畜、農具和食堂等財產共有的「以農業為中心的自給自足經濟」,得到的卻是「貧窮之平等」。加之發生了自然災害,使幾千萬人民被餓死。

但此後扭轉了這悲慘局面的,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和走工業化之路」政策。嘗試將封閉的國家經濟向外開放,積極地引進外國政府、企業的資金和技術,使用國內便宜勞力生產商品、實現出口,以此挽救經濟。

在1978年改革開放的前夕,中國政府許可做外貿的只有10家外資企業,但至2002年就突破了42萬家,出口額也從1978年的97億美元,增加至3255億美元,增長速度超過30倍之多。中國也因此被稱之為「世界的工廠」。

但是,改革開放政策卻偏向了金錢主義,造成了社會巨大的貧富差距,共產黨幹部貪污腐化,破壞環境目無章法的亂開發,使社會畸形化發展。

 

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為了矯正這種社會畸形,2003年起步的胡錦濤政權,發出了建立「和諧社會」的號召。

在胡錦濤政權下,中國於2010年超越了日本的GDP,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008年為了打消雷曼危機的影響而推出了四兆人民幣巨額的經濟振興措施,以世界最快速度恢復了經濟景氣,但這經濟振興措施,實際上大都集中在少數國有企業獨占的鐵路、機場和道路等基礎建設投資項目上,從而讓國有企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但同時很多民間企業卻走向破產之路。

當然,國有企業多是由共產黨幹部和人民解放軍所把持,所以在結果上,向基礎建設領域的莫大投資,反而將財富集中到了共產黨當權者的人脈中去了,並未實現和諧社會,反而擴大了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

 

「影子銀行」問題

即使是共產黨當權者、當今的習近平政權,也會因這巨大的投資的反作用力而感到痛苦。

譬如,針對雷曼危機的經濟振興政策的投資四兆人民幣中,有三兆人民幣是由地方政府從影子銀行運籌的資金,並將此資金爭相亂搞一些高層公寓等大規模建設項目。

當今,大量的住宅賣不出去壓在手上變成了幽靈空宅。據說,全國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超過了二十兆人民幣。

此外,地方政府從影子銀行的貸款本身也是危在旦夕的狀態。為基礎建設籌集資金,認為「最終會變成高利率賺到錢」而鼓勵人們投資購買,但購買債券的投資家們在到期後卻無法償還,於是,便出現了不履行債務的違約危險。

如果影子銀行違約的話,雖然中國政府不會袖手旁觀實施救濟措施,但若出現連鎖性的破產、投資家回收投資等動亂的話,社會便會動蕩不安,經濟也會陷入恐慌的狀態。如果中國的房產果真泡沫化了的話,預計呆壞帳最大將達三百兆日元左右的規模。這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時的三倍數額。

為防止泡沫經濟崩潰,習近平政權必須改善對出口依賴性的經濟形態,增加國內消費,使人民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改善。

昔日的日本,靠製作服裝和家電產品等出口賺到了不少錢,而今的日本,是靠在世界各國的工廠製造精密機械儀器和 LED等高科技的專利增加收入,發展高科技產業,讓國家更富饒。其實,中國也應該提高價值的創造性,改善生產方法製作精致產品,當消費和需求得到增加時,便能讓泡沫經濟平靜下來。

但是,與毛澤東的想法相近的習近平,打著「反日」旗號視圖轉移民憤,並以做亞洲霸主和成為凌駕於美國的軍事大國為目標,推行從周邊國家掠奪資源的掠奪型經濟。

中國在經濟腳跟尚且不穩的狀態下,究竟是泡沫經濟走向崩潰,還是挑起與周邊國家的紛爭以轉移民心不安和不滿,這畢竟需要密切關注中國今後的動向。

為何說「中國的泡沫經濟已臨近崩潰」?
Copyright © IRH Press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