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外交對中東有何影響?
--事由經緯解說 三分鐘即懂「世界政治和經濟之動向」

當今,在中東的伊朗開發核武器問題,以及敘利亞的內戰仍在延續未解。在這紛爭和恐怖活動甚多的區域性問題上,與美國有著難以分割的淵源。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外交為中心,以求加深對中東情勢的理解。

在世界大戰當中,受到了納粹組織殘酷迫害的猶太人,在過去的兩千多年間沒有自己的國家,在世界各地過流浪的生活。戰後,以美國和英國為中心發出了同情之聲,於是,聯合國將面臨地中海的巴勒斯坦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分給了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國家。

但是,在這個地區中有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耶路撒冷。伊斯蘭教教徒居多的阿拉伯民族諸國,感到了至高無上的聖地被別人奪走,於是開始進行反抗。到1973年為止,便與以色列之間發起了四次中東戰爭。

 

美國扶助親美勢力

戰後,美國在中東,首先是阻止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其次便是確保石油等資源。

1956年,圍繞著蘇伊士運河的所有問題,埃及曾與英國、法國進入了戰爭狀態,後由美國出面調停。在埃及和以色列的領土問題上,也是由美國調停,這使埃及進入了親美國家的行列。

進而。美國通過提供武器和購買石油,讓沙特阿拉伯和阿曼等國也走向親美。尤其與以色列自始就關系密切,據說美國甚至提供了核武器技術。

 

美國之舉招致反感

而伊斯蘭教一面,由於宗旨的不同,主要分成了遜尼派和什葉派。這兩派之爭自七世紀以來一直持續。

美國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對什葉派居多的伊朗做近代化政策的支援。但是,那種歐美式的改革遭到了民眾的不滿,其政權最終被革命推翻了。

而敵對勢力遜尼派居多的鄰國伊拉克,則趁其混亂之際向伊朗發動了戰爭。因伊朗的態度變成反美而不高興的美國,轉而支援伊拉克,這加深了中東諸國對美國的不信任。

但後來,伊拉克因爭奪石油開採權而入侵科威特,美國為了阻止其得逞,與多國組成了國際聯軍進攻科威特,發起了海灣戰爭。

加之,從歐美諸國流入的「油元」(Petrodollar),認為這「造成了阿拉伯地區的貧富差別增大,不符合伊斯蘭教的平等教義」,因此出現了許多激進的武裝組織。其中之一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他們高舉反美旗幟,在美國發動了9.11恐怖事件和在世界各地屢次進行恐怖活動。

對此,前美國總統布什,向成為伊斯蘭激進派的溫床的阿富汗和擁有大量殺傷武器嫌疑的伊拉克派遣了軍隊,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表明了誓要撲滅恐怖組織的姿態。

 

不負責任的奧巴馬外交

可是,自奧巴馬任總統之後,美國的中東政策為之一變。2010年,當由突尼西亞萌發的民主化運動波及埃及之際,奧巴馬總統轉而支持民眾,使長久以來親美的穆巴拉克政權倒臺了。

此外,美國還制定了美軍於今年中從阿富汗撤軍的方針,1月從伊拉克撤軍之後,費盧傑市被基地組織占領等治安惡化。

奧巴馬總統還針對推進核能開發的伊朗,解除了一部分經濟制裁政策。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對美國無力制止伊朗進行核能開發的軟弱外交,批判之聲越來越高。

在敘利亞,要求民主的國民與政府之間的內戰仍在持續。盡管有其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殺害民間人士的屠殺行為,但奧巴馬總統並未派遣軍隊去阻止。若從過去的觀點來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或早已派遣軍隊了。

去年,奧巴馬宣稱「美國已不再是世界警察」,所以,中東的混亂局面何時才能收場很難令人期待。

奧巴馬外交對中東有何影響?
Copyright © IRH Press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